
在许多人认知里,脑梗死似乎是老年人群体的 “专属” 病症。然而,近年来,脑梗死却开始盯上了年轻人。
就在最近,杭州市**人民医院在短短一周时间内,连续接诊了两名年轻的脑梗死患者,同是45岁,更为巧合的是,两人患病的原因竟如出一辙,都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聚餐后突然倒地,竟是脑梗
桐庐人卢先生(化名)今年45岁,平时就喜欢抽烟喝酒,有事没事就小酌几杯。
某天晚餐,卢先生和朋友相聚,开怀畅饮。可谁都没想到,就在晚餐接近尾声时,他突然毫无征兆地摔倒在地。朋友以为他喝多了,赶紧把他扶起来,可却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右半边几乎不能动弹,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朋友和家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惊慌失措,赶忙将他送往当地医院。经过初步诊断,医生判断卢先生是脑梗死,进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却不理想。由于考虑是大血管闭塞,他随后被紧急转到杭州市**人民医院。

医院供图
接诊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焕马上为卢先生安排了一站式头颈联合 CTA 及灌注CT检查。结果显示,卢先生左侧大脑大面积低密度影,而且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最终确诊为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情况万分紧急,黄焕和医疗团队争分夺秒,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充分告知患者家属手术的利弊,在家属的坚决要求下,决定为卢先生进行动脉取栓手术。
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医护人员全神贯注,与时间赛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成功完成,动脉中取出一段长长的“蚯蚓”,取栓顺利,堵塞的血管被成功打通。
尽管手术成功,可惜的是,由于梗死区域过大,虽然血管通了,但不幸的是半天后就出现脑疝,经过去骨瓣减压手术后,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

医院供图
两位45岁患者,有类似的生活习惯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周内,黄焕又接诊了急诊手术病人沈师傅(化名)。同样是45岁,同样是男性,同样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同样是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沈师傅运气稍好一些,术后清醒了,可也落下了一侧肢体瘫痪的后遗症,后半辈子恐怕都要在病床上度过了。
同样45岁正壮年的年纪,这两个病例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两人都没有房颤、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等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但都长期熬夜,吸烟,饮酒,且都患有高血压,其中一人还伴有糖尿病。
黄焕表示,两人发生脑梗的原因和他们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首先,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自我修复功能。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血管内皮就容易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血管问题,为脑梗埋下隐患。而吸烟时,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进入血液,损伤血管壁,使血管弹性下降,还会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栓形成。而过量饮酒则会使血压升高,破坏血管内膜,同样增加了脑梗的发病风险。另外,长期高油高盐饮食,会使血脂、血压升高,肥胖也随之而来,这些都是脑梗的高危因素。
避免脑梗,要做好这些
老百姓该如何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呢?黄焕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戒烟限酒,远离烟草危害,控制饮酒量。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腌制食品。
同时,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身体素质。定期体检也很重要,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
黄焕强调,年轻不是“免死**”,每一个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是压垮健康的“稻草”。
原标题:45岁壮年接连倒下,这些行为是在血管里养“蚯蚓”!医生:良好生活习惯是关键
栏目主编:周春晟 文字编辑:沈佳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