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久了,我自己都不清楚还有这笔钱,真是多谢你们了!”近日,在云阳县普安乡回龙村,70岁的村民向贵安拿到了一笔跨越12年的“迟到”补偿款。这笔5742元的土地复垦资金,因身份信息错误在账户中沉睡多年,最终与其他10万余元资金一同“唤醒”,重新回到群众手中。
“为什么村民向贵安的房屋已复垦多年,台账中却显示仍有部分资金没有发放到位?”2025年5月,云阳县纪委监委派出第三监察室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向贵安的土地复垦资金存在兑付异常的问题,随即会同云阳县普安乡纪委对该问题开展走访调查。“我们在查阅资金发放台账时发现,部分村民的银行账户状态异常,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责任问题。”派出第三监察室负责人介绍。
通过调取原始档案、比对银行流水、走访经办人员,工作人员迅速查清了问题根源——因基层工作人员审核疏漏,向贵安的身份证号码登记错误,导致资金自2013年至今无法打入个人账户,而向贵安本人因其常年忙于村务,始终未察觉这一问题。这一发现不仅揪出了个案中的“肠梗阻”,更暴露了土地复垦资金管理中的系统性漏洞。
针对发现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立即启动“一案双查”机制,一方面督促普安乡党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另一方面,以点带面开展全乡范围的资金兑付大排查。通过“纪检监察+职能部门”联动,工作人员逐户核对身份信息、逐项核查资金流向,最终发现除向贵安外,另有3户农户和2个村集体共计11万余元资金因类似问题滞留。
不仅要解决个案,更要堵住制度漏洞。在推动资金兑付的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向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发《履职提醒》,督促其履行主体责任,要求建立《土地复垦资金应付未付专项台账》,对全县2013年以来的土地复垦项目进行拉网式梳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有迹可循,切实保护好群众合法权益。
“这次事件暴露出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末梢梗阻’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防止类似问题反弹,该县已将土地复垦资金管理纳入“小微权力”监督清单,建立“定期抽查+动态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比对及时发现异常。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42个乡镇(街道)资金兑付情况复核,全面摸排出28户,共计109万余元的土地复垦资金未完成拨付,成功帮助5户农户和2个村集体拿到土地复垦资金17万余元,其余正在序时推进完成全部拨付。
云阳县特约监察员点评✦
云阳县融媒体中心阅评室主任 张旭
土地复垦资金的发放,是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基层干部处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线,任务重、责任大,一旦在工作中出现敷衍塞责、作风不实等问题,就会直接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纪检监察机关从个案办理到系统治理,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既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扎紧了制度的“篱笆”,推动每一笔民生资金都成为群众的“暖心钱”。
作者:王佩灵
责编:周弘历 罗泽旭
编辑:王美平
校对:李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