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如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极高、消费愈发理性的当下,这番居高临下的话语,不仅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感,更暴露出百果园在市场定位、品质把控以及与消费者沟通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傲慢之态:刺痛消费者的敏感神经
百果园定位高端,主打高品质水果并设定较高价格,这本是市场多元化的一种体现,也有部分消费者愿意为其品质买单。然而,董事长余惠勇“教育消费者成熟”“不会去迎合消费者”的言论,却将自己置于了消费者的对立面,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傲慢无礼的感觉。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选择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在面对“太贵了”“月薪2万吃不起”等真实吐槽时,企业本应虚心倾听、积极改进,而不是以教育者的姿态去指责消费者“不清楚所谓的便宜”。这种傲慢的态度,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和感受的漠视,必然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抵制。
品质之忧:高端形象摇摇欲坠
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水果支付溢价,前提是能切实感受到其与普通水果的显著区别。但现实却给了百果园沉重的一击。网友留言质价不符,网络投诉平台上超千条涉及百果园的投诉,其中多为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甚至还有门店被曝光将烂果做成高端果切售卖。这些现象表明,百果园在品质把控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如果高价买来的水果,新鲜度和口感还不如街边摊贩,那么所谓的高端形象就如同空中楼阁,瞬间崩塌。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百果园的管理能力和品控标准是否有所滑坡,这是企业必须深刻反思的问题。品质是企业生存的根基,一旦根基动摇,再高端的定位也难以维持。
市场之变:用脚投票的残酷现实
百果园2024年财报显示,收入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零售门店数量同比净减少966家。这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直接结果,也充分说明单纯依靠价格标签塑造的高品质形象难以持续。
在当下,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消费行为更加理性。他们不会盲目为所谓的高端品牌买单,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产品的真实价值做出选择。百果园如果不能适应市场变化,俯下身来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审视产品是否物有所值,仍然沉浸在自我陶醉的教育消费者模式中,那么等待它的只能是市场的进一步抛弃。
平等对话:回归商业本质的关键
商业的本质是满足需求,而非强行灌输价值观。企业可以引导消费观念,推动行业向更高端的方向发展,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的基础上。百果园要想获取消费者的信任、重回增长轨道,就必须学会和消费者平等对话。
平等对话意味着企业要用心感知消费者对产品的切实需求,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每一个反馈。对于品质下降、价格太高的抱怨,企业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只有以实实在在的品质保障回应消费者的期待,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认可。
百果园的这起风波为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不能以傲慢的姿态对待消费者,而应该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等待企业的将是被市场淘汰的命运。本网特邀评论员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