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你一个老百姓凭什么管政府事情” 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对民主理念和法治原则的严重误读。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精神,更忽视了公民在国家治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民主政治的本质来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作为权力的执行者,其职责是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民众对政府事务的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是确保权力正确运行、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防线。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甚至批评,是在行使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利,是维护公共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行动。
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政府事务管理有着诸多积极意义。民众作为政策的直接或间接受众,最能感受到政策实施的效果。他们的反馈能够帮助政府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调整优化决策,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居民对公共设施布局的意见,能促使政府打造更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在一些民生项目推进过程中,公民的监督保障了项目资金合理使用,提升了项目质量。
当然,在公民参与政府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搭建沟通平台,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让民众能够便捷地获取政府信息,有序地参与监督。另一方面,公民自身也要提升参与能力和素养,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参与到政府事务的监督与管理中,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表达诉求。
“老百姓无权管政府” 这种落后观念,必须予以摒弃。只有充分尊重公民的监督权,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政府事务管理,才能构建更加和谐、高效、民主的社会治理格局,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评论员,侠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