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客 “橙汁事件”:消费信任与行业定价的双重审视

2025-09-21
来源:城乡经济网

     近日,必胜客一杯售价 19 元的橙汁引发轩然大波。有消费者发现,该饮品竟是由售价仅 3 元左右的大瓶果粒橙简单倒入杯中加冰制成,其 280ml 的容量对比市售 450ml 装果粒橙,价格却翻了数倍,这一操作瞬间点燃了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饮品定价合理性的热议。


360截图20250921224408.png

     

      从消费者反馈来看,争议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虽然必胜客或许在菜单或点单页面标注了主要原料为美汁源果粒橙橙汁饮料,但宣传语中“含纯正果汁”“含真实果肉” 等字样,极易让消费者在潜意识里将其与鲜榨果汁或精心调制的饮品划等号,而现实中只是瓶装饮料的简单分装,这种心理预期与实际体验的巨大落差,让消费者直呼 “智商税”,认为商家利用模糊宣传误导了自己。另一方面,即便有消费者留意到了原料标注,面对高达 6 倍多的价格差,依然难以接受这种看似 “暴利” 的定价模式。在他们看来,即便考虑餐厅运营的附加成本,如此悬殊的价格提升也缺乏足够的合理性。


360截图20250921224342.png

     

     在法律层面,商家有自主定价的权利,前提是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若商家清晰、明确地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真实情况,在定价上并未涉及价格欺诈、虚假标价等违法行为,那么从形式上看,其定价行为并未违规。但问题在于,必胜客这种“含纯正果汁” 的表述,是否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购买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若商家利用文字游戏,让消费者产生与实际不符的认知,即便没有直接的虚假宣传,也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事实上,餐饮行业饮品利润率较高已是不争的事实。餐厅运营需承担场地租金、人工成本、水电费等诸多开销,饮品适当溢价本在情理之中。然而,必胜客此次事件之所以格外引人关注,就在于其操作过于简单直接,消费者看到的不是经过复杂工艺或独特调配的饮品制作过程,仅仅是将普通瓶装饮料倒入杯中,这让消费者难以认可其价格构成。

      从行业发展角度而言,这一事件为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如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愈发成熟和理性,对产品品质、价格合理性以及消费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餐饮企业若想长期立足,必须重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做到透明化经营。无论是饮品还是其他餐食,清晰标注原料、制作方式等关键信息,不仅是对消费者的尊重,更是维护品牌信誉、赢得市场的必要举措。

      必胜客作为知名餐饮品牌,在此次事件中更应深刻反思。品牌积累的口碑与消费者的信任来之不易,一次看似简单的定价风波,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希望必胜客能够正视消费者的质疑,给出合理的解释与改进措施。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对餐饮行业定价及宣传行为的监督管理,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